2025年10月15日,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建筑学专业党员教师桑媛在《中国建筑史》课堂上,以“古都·红色·人民城市”为主线,为2024级建筑学专业员工打造了一堂兼具思想深度与专业内涵的“红色建筑史”。本次课程旨在探索党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新路径,将党史学习、思政教育、专业教学、科研训练“四位一体”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。

一、党建导入:以“红色引擎”激活专业思考
课程开篇,桑老师以“河南坐拥开封、洛阳、安阳三大古都,为何省会选定郑州?”这一富有思辨性的问题切入,迅速引发员工兴趣。她从古代都城“因权而兴”的传统逻辑,对比剖析郑州作为现代省会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红色逻辑,系统梳理从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到1954年省会西迁的历史脉络,阐释“党的领导—人民城市—空间规划”之间的内在联系,引导员工深刻理解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规划理念,强化专业使命感与时代担当。
二、史论结合:贯通传统智慧与当代实践
桑老师以“规划轴线”为线索,系统讲解北魏洛阳“三重城·里坊制”、隋唐长安棋盘格布局、元大都“左祖右社”以及明清北京“四重城郭”等传统都城规划特征,同时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郑州、北京、雄安新区等现代城市规划实践,揭示“中轴对称、功能分区、民生优先”等中国传统规划理念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,实现历史理论与当代治理理念的有机融合。

三、科研反哺:以技术创新回应时代命题
教学内容中,桑老师引入在历史城区保护与活化方面的实践案例,展示如何运用BIM、CIM、数字孪生等现代技术,开展历史建筑价值评估、病害诊断与性能提升,引导员工思考“党建引领—科技赋能—遗产保护—民生改善”的融合路径,推动科研资源有效转化为育人资源。
四、组织赋能:建强教学科研一线的红色堡垒
桑媛老师的“红色建筑史”课程是学院推动“党支部建在教研链上”的生动实践。课程有效贯通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与城市发展史,实现红色基因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。红色技术课堂不是简单的“课程+党课”,而是让技术选择有了价值坐标,让党建引领有了实践载体。
下一步,学院将持续打造“红帆”党员先锋岗,推动党支部嵌入科研链、教学链、创新链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育人,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持续红色动能。